从全职到自由:我从理大毕业的这五年
type
status
date
slug
summary
tags
category
icon
标签
作者:朱玲
各位MATI的校友大家好,我是2013年毕业的MATI校友朱玲,现居北京,从事自由会议口译工作,同时兼任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高翻学院的客座讲师。谢谢小编邀请,借此机会跟大家分享做自由译员的经历和感受,希望能为即将毕业的学弟学妹在择业时提供一点参考和借鉴。MATI还有很多优秀又低调的校友,在此抛砖引玉,期待与大家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从朝九晚五到自由译员
从理大毕业以后,我进入了一家国企背景的翻译公司,担任会议口译部高级译员。公司曾服务过2008年北京奥运会和2010年上海世博会等大型赛事和活动,是个很好的平台,能给新手译员提供学习和成长的机会。
进入公司不久,我有幸被派驻到2014年南京青奥组委会,作为常驻现场的译员,为组委会提供口译服务。举办一场大型国际体育赛事,筹备工作涉及到社会运行的方方面面,场馆建设、赛事赛程、交通安保、各类后勤支持等,工作强度大、涉及面广,对译员的要求也很高。压力同时也是动力,让我迅速进入了译员的状态,积累下了宝贵的工作经验。现在为2022年冬奥组委服务,还会常常感激当初的历练。
在公司学习和积累了两年,我决定尝试下自由译员的生活。从规律可控的全职状态切换到毫无预期的自由状态,最初的几个月很是煎熬。坚持了3个月以后,工作逐渐有了起色,进入了预期状态。自由之后,从准备会议到现场翻译再到会后总结,工作场景与全职时并无太大区别,只是工作需要完全由自己来联系安排,多了前期与客户沟通需求和事后结算等环节。工作之余的时间更自由,可以自己安排学习充电、陪伴家人或者出去看看世界。三年自由下来,感恩师友前辈的提携和关照,获益良多。至今初心未改,愿能继续学习和成长。
同声传译光环的背后
诚然,同声传译有机会参与见证重要场合,在旁人眼中自带光环。
除了参与和见证某些重要时刻,同声传译也有机会为知名公众人物服务。比如在BBC地球影业的自然纪录电影《地球:神奇的一天》全球首映礼上,我很荣幸为主创团队(包括成龙)提供翻译服务。
光环背后,同声传译于我而言,更像是个神奇的万花筒,可以借此窥探这个大千世界的广阔和美好,了解各行各业的奥妙,结识有趣又努力的小伙伴,满足心中对未知世界的好奇。
这几年有幸翻过一些很有意思的主题。比如一次为期两周的文化遗产保护项目,详细介绍了一些文物保护的具体案例,包括古木结构文物的保护和修复,水下考古和海洋文化遗产保护,百年法式修道院的震后修复,援外文物保护(尼泊尔九层神庙震后修复项目)等,还前往怀柔箭扣长城段实地考察保护修复工作。这个项目虽然有趣,但难度很大,而且前期除了日程安排以外并没有太多的准备材料,只能自己根据主题查阅相关资料,翻阅专业书籍,尽可能做足准备。在此给感兴趣的校友推荐梁思成先生用英文写成、其子梁从诫翻译的《图像中国建筑史》,对了解中国古代建筑的结构体系和形制的演变有很大帮助。
近期翻译了一次为期十天的酒店管理培训课程,课程的部分内容为葡萄酒品鉴,教授了葡萄酒的起源、分类、酿造、品鉴和餐食搭配等知识,还有专门的品鉴环节。来自瑞士某教育集团的授课老师为了让译员更好翻译出葡萄酒的风味区别,贴心地给译员也准备了酒杯,我们乐得喝着小酒工作,箱中的时光也变得更可爱。
工作中我还遇到过难得一见的工作场景。某次翻译为期一周的水疗康复课程,有些疾病受到重力影响,在水中进行康复训练的效果优于在地面上进行。课程安排上午为理论课,下午为实践课。实践课在康复水池中进行,老师把来自各医院的医生学员分成几个小组,按照不同的疾病类型,如脑瘫、中风、下腰痛、关节炎等,要求学员根据理论课程上所学的知识设计康复方案。为了更好配合老师授课,译员也换上泳衣跟随老师在水池中穿梭,在老师为学员指导和互动时及时进行翻译。在水流的阻力中工作,对脑力和体力都是个很大的挑战,半天下来累得整个人被掏空毫不夸张,算是职业生涯中一次很特别的经历。
时尚类的会议也很有意思,听着设计师分享品牌和创意背后的故事,分分钟种下一片拔不掉的草原。这类会议的用语往往优雅精炼,翻译时需要字斟句酌,前期准备时进行平行文本阅读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这几年借工作的机会,去过一些预期以外的地方。某次去西藏拉萨出差,在酒店安顿下不久就开始有严重的高原反应。无奈只好请随行的队医送来医用吸氧机,边吸氧边准备第二天的会议材料,在吸氧机的工作声中度过了一个别样的生日。
当然,同传生涯不只是这些有意思的片刻,大部分时间还是很煎熬的。有些会议专业性很强,准备时间短甚至没有资料准备,会议旺季几乎连轴转没有周末,一天一个城市赶场出差,熬夜看材料,早起赶飞机,转场时间紧张只能匆忙果腹。发言人的机关枪语速、天马行空的思维和千奇百怪的口音,都是译员的日常。去年11月满负荷工作了近一个月,几乎都在外出差,劳累程度可想而知。还有一次坐晚班飞机出差,赶上雷暴预警航班取消,客户临时安排了一辆车来接我们,连夜开了7个多小时,第二天早上会议开始前半个小时才赶到会场,匆匆洗了把脸就进箱子坐下工作了一整天。有段时间我在北二外高翻学院教授口译课程,在出差的飞机上还要挤时间给学生批改作业。
如果大家有做译员的计划,对工作的辛苦程度要做好足够的心理建设,根据自己的能力和体力合理安排工作。难度大要求高的硬核会,比如医学、法律、化工、生物等,尽可能留出足够的时间来准备,认真对待每一场会。虽然准备和积累的过程很痛苦,但是逼着自己走出舒适区,去挑战一个又一个新的知识领域,从一头雾水到略知一二,得到听众席里专业人士的认可,所获得的快乐和成就感,是这门职业的收入远远无法比拟的。
高收入其实是同声传译被过分夸张的一个标签。虽然三五年内,做同传的收入可能与一般的公司职员比相对可观,但毕竟是根据工作时长和资历计算酬劳,顶级译员可以支配的工作时间也有上限,也会面临收入天花板的问题。考虑到大城市的生活成本,实现财务自由仍然道阻且长。
(某次以色列科技会议工作照)
给新手译员的几点建议
学生时期我也曾觉得做同传是个遥不可及的目标。但一步步走下来,虽然并不轻松,但是每年的小目标都如期达成,做自由译员也没有最初想象中那么难。简言之,无非要注意以下几点:好好做人,认真做事,保持学习的状态。
首先,不管从事什么工作,为人处事都非常重要,做口译也不例外。口译的圈子很小,没有一个客观评价和判断译员高下的体系,除了某些职业证书,很多时候需要参考译员口碑和声誉。新译员虽然在应变能力和从业经验上稍逊于成熟译员,但是一些最基本的职业道德,比如自觉保守客户的政治和商业秘密,维护市场价格机制,尊重翻译公司和同事的客户资源,箱子里与同事的相处之道,时时刻刻爱惜自己的羽毛,都能在无形中帮助你们走得更远。
其次,同声传译本质上是一门技术活,专业能力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认真对待每一场会,在条件允许的前提下做尽可能充足的准备,对比阅读平行文本,查阅专业书籍和研究报告,会后整理词汇和录音,把自己的录音转写成文本,都是必不可少的工作。这个时候你们就会发现,在理工的课堂上学到的学习方法非常有用。最初的工作量不会太满,不要急,趁这个时间好好积累和学习,慢慢就会经历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最后,保持学习的状态。学校里的课程只是教会大家学习方法,无法覆盖将会遇到的所有领域,所以需要保持学习的状态,不断输入新知识,广泛涉猎,再根据自己的兴趣点深入学习某些领域。学习的过程中,好奇心是个很好的伴侣,能让整个过程变得像寻宝一样开心。做同传吸引我的地方就在于,随时都可能接触到新的领域和知识,而且有很多优秀又低调的同事,永远不会让人自满得止步不前。同传是一扇神奇的任意门,带领我不断探索这个世界的广阔和丰富,追寻内心富足而平和的一生。Stay hungry, stay foolish,与大家共勉。
以上就是我个人从事口译五年多来的一些经历和建议,希望能让学弟学妹眼中的同传生涯更加真实清晰,为你们择业提供一点参考。
祝你们前程似锦,找到自己的人生方向,实现自我价值,也期待有机会在同传箱中与你们共事!
编辑 | Kelly
上一篇
四年财经翻译路
下一篇
一位老学长的传媒工作经验分享
Loading...